〈X專欄 UNIRALPH 〉:UNLIMITED MIND 精神無性

UNLIMITED MIND

 

「精神無性」是一種個人自主的意識狀態,它超脫二元的去看待人類顯性的特徵,陽性與陰性。這樣抹除人類標籤的行為即便到了2018的今日仍被社會反覆地探討著,一遍又一遍,軟硬兼施的,讓我們意識到有限眼界之外的存在,所謂「真實」世界的一環。

 

 

 

 

放棄群體定義後抹除性別符號

 

現住在東京的臺灣攝影師NIKO WU在無性濾鏡下捕捉著她的男孩與女孩,

藉著移轉畫面中那些被人類社會莫名標籤的符號,我們有機會進一步思考這樣的重組或許不僅止於性別,可能也抹除了「人」被設定該有的樣貌,這是很大範圍的解放。最終,我們誠實地成為一個自己定義的存在。

 

 

 

脫離舒適圈,感受被施加的目光

 

帶著這樣無性精神進入日常狀態時,或許無法第一時間進入每個人的價值經驗,又或許有人反應強烈,但我們有機會讓自己試著走出舒適圈,去感受被過分投加的注視,當你我直面這樣的時刻時,有機會在極端二元的光譜找到被忽略的過渡,進而看見這世界更完整的樣貌,無性別 (GENDERLESS) 也不再是這社會大量正反對話著的焦點。

 

 

 


 

NIKO WU X RALPH LIN

REAL CHAT BETWEEN NIKO & RALPH

PHOTOGRAPHER & CREATIVE EDITOR

 

 

R : RALPH LIN N: NIKO WU

 

 

R : NIKO,很開心聯繫上妳,簡單的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經歷也談談未來的計畫吧!

 

N:我是 NIKO,喜歡自由,喜歡用底片拍照。目前住在東京,未來計劃在這裡擁有自己的攝影工作室,現正努力工作、存錢中。首先,很開心有了這次跟你和大家對話的機會。其實幾年前,因為對於性別刻板相關議題感興趣,我曾寫了一篇「性別和日台美三國的電視廣告」的研究計畫,報考了日本幾間媒體相關研究所,但最後都沒有成功,就暫時放棄在學術圈做出貢獻這件事。而攝影,是在那後來才開始玩的,和作研究沒有任何關係,也沒什麼其它的企圖心,我只是拍我喜歡的,覺得美或協調的東西,但卻意外發現很多人看了我的作品後會說出他們在影像中感受的世界觀。

 

 

R : 這次想跟你談談「無性別」的議題。外在的徵貌或許不是我們方便去轉換的,但「精神無性」的思維卻相對簡易入門。妳覺得我們該具備什麼樣的邏輯去面對這樣的狀態,讓它自然的成為生活一部分?

 

N:我喜歡無性別的概念,比方說我去愛或遇見一個喜歡的人,他/她碰巧是男生或女生,或其他自己所定義的,都和我心裡萌生的愛無關,因為人是一個整體,性別是其中的一部分,無法切割出來衡量。但是提到更高層次的話,這個社會為了運作,會為很多事物劃上界線,國籍和年齡也是常見的標籤之一。所以說,即便我們抱持著很自然的心態去面對或擁抱無性別,在目前這個社會裡,還是會常常碰到來自刻板印象的各種挑戰,有的我們甚至很難察覺,畢竟我們從小就身處在這樣的社會狀態裡。

 

我覺得「觀察力」和「想像力」對一個個體的自我訓練非常重要。如果沒有足夠的觀察力,我們可能會將很多細節視為理所當然,甚至不會察覺到問題的存在,但是往往最大的惡魔都在這些細節之中。而如果缺乏想像力,我們很難理解自己以外的人生觀或世界觀,很難為別人設身處地著想;想像力就像是觀察到問題後的那把鑰匙,可以為我們找到出路。

 

 

 

R : 的確,還記得第一次看到你的作品是被畫面中自然直觀的符碼吸引,四個上了髮夾的男孩,然後再多看幾次就發現越來越多的裝飾相互轉移、共鳴,你一系列的創作是依附什麼樣的邏輯呢?

N:拍照的時候我沒有想那麼多。我最近的拍攝很著迷那種人跟人,或者整個畫面間的敘事,但我不是那麼喜歡置入明確暗示(類似政治嘲諷圖的感覺,任何東西都代表著某種多數人既定的意思)。一旦置入了明顯的暗示,對我來說,那就是肯定了且強調標籤的存在,沒那麼好玩。所以比方說,拍攝的時候如果造型裡用了一根髮夾,那髮夾夾在一個男生頭上,我不會刻意想成「男生跨越性別用了女生的東西」,拍攝當下如果那個男生對於頭上夾了髮夾感到自在,那麽那根髮夾和他就是協調的,相信那個自在的感覺會很真實地透過照片傳達給觀眾。

 

 

 

R : 任何出於個人的東西,或多或少都乘載著自我的潛意識。所以我蠻好奇你有沒有從身邊朋友或在臺灣、東京兩地的環境觀察到亞洲社會對於無性別的反應及趨勢?然後進而獲得?

 

N: 我來東京留學的時候,有緣認識了很多同志朋友,我會開始拍照也是受到其中一個很要好的法國朋友啟蒙。因為常常跟他們一起玩,無形之中讓我對於「周圍和我親近的人對於性別的看法 vs 社會的看法」變得敏感,也產生了很多好奇,這也是為什麼我前面提到我做的自主研究,從觀察隨處可見的廣告和影像去看社會附加的性別觀。老實說,我還在台灣的時候對於性別還不是那麼關心,所以很難去比較不同國家的反應,但整體來說,就像文化有它好或不好,明亮或黑暗的地方一樣,關於性別,兩國都有我認為好的和有待改進之處。但是有一點共通點,就是年輕一代對於無性別的接受度和實踐度確實比較高。

 

 

 

R : 既使過了這麼多年,無性別這個議題總會像潮汐瞬間湧上一波,世界瘋狂討論,又再消逝,又再襲來,每次的反覆總會使我們明顯感受到社會思想的變化。但除了這個議題外,這世界還有很多已存在的真實面需要被看到吧!

 

N:要看到這世界最真實的樣貌,就是用心去觀察每一個人,觀察事物的細節,而非貪圖方便,用既定的概念去定義或評斷人或事情。

 

 

R : 謝謝你Niko,這次能很直覺性的一起聊了這個議題,對我來說正是參與世界真實觀一個有趣的過程(方法),最後還有想要跟大家分享些什麼嗎?

 

N:如果有人讀了或看了我的作品後覺得有興趣想聊聊,分享你內心的想法,請不要害羞,可以透過INSTAGRAM(@NIKOFUL)或電子郵件(NIKO.TOKYO@GMAIL.COM)與我聯絡。我想知道大家的感受,謝謝!

 

 

 

 

 

 

ABOUT UNIRALPH

Ralph Lin 藝術策劃。編輯

Facebook UNIRALPH

Instagram UNIRALPH_

 

 

 

 

 

 

 

 

text > Ralph Lin
photographer > Niko Wu

Facebook Comments Box
Tags from the sto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