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ISSUE:ANDREW THOMAS HUANG 專訪

 

MilkX Issue. Andrew Thomas Huang 專訪

下一個混血世界?

 

THE X-KINDS FROM ANDREW THOMAS HUANG


「『自然 Nature』與『科技 Techno』其實是同一種東西,而分界完全取決於你是從過去還是未來去看待它。例如在山上的小木屋,可能會被猿猴認為是 Techno,是未來;但對人類來說,它早是一個我們習以為常的設施。不能只是其中一方,這兩者都需與我們共存著,這非常重要。」— Björk

 

 

在進入 Andrew Thomas Huang 的專訪前,我們先來看一段他最新整理的,關於過往至 2020 年的作品回顧。

 

 

 

新媒體是這個世紀勾勒「混血」藍圖的重要推手,透過這項演化中的仲介,人類對未來雛形有了新描繪。而在後現代,美籍華裔視覺藝術家 Andrew Thomas Huang 的視覺作品正是以這種藝術形式,作為回應社會體制與環境變化的樣本,從 Björk、FKA twigs、Thom Yorke 到 SERPENTWITHFEET,許多刺激我們感官體驗的音樂錄影帶都出自 HUANG之手;他的作品考究著文化與自然的擬態,也挑戰虛擬時空、探索社會議題,甚至編譯著中華文化及神話基因,在他以共生為核心的創作手法裡,或許是覺醒人類新文明的第二條活路。

 

 

 

神話基因的編碼 CODING THE MYTHOLOGY

 

 

連通物質與精神世界的介質是什麼呢?2019 年 Huang 受英國先鋒藝術平台 NOWNESS 委託,製作了一部名為《Kiss of the Rabbit God》的同志議題短片,故事講述著飯店男員工與東方掌管同性情愛神靈「兔兒神」間的覺醒、引力與幽會。儘管在西方長成,透過《Kiss of the Rabbit God》的例子,Huang 的作品經常回溯著自身流淌著中華血液的家族史,好比生肖象徵、石獅聖獸都曾被編纂著奇異的混合體而納入創作裡;所以,當我們以軸線的形式看待這些作品時,Huang 正創造一個自己血統歷史與當下 21 世紀美國現實間的交叉點,新媒體成為了時間的破口,使物質與精神世界交流。

 

 

《KISS OF THE RABBIT GOD》

 

 

 

模仿藝術的破口 THE START OF LIFE CIRCLE

 

 

藝術的終點是模仿生命嗎?還是創造生命?對 Huang 來說,電影始終是更新民主進程與深入普眾精神的藝術手段,他努力讓這個動態媒介被延續為一趟永恆的終極旅程,巨大、壯麗且充滿未來性。這些作品注視著存於縫隙間的生命能量,反映著人類複雜的生活景況,而你也可以從他合作的對象群如 Björk、FKA twigs 的藝術態度上看到這樣的映射,這些藝術家們雖然看似夢幻,實質卻在開拓自己性別或者身而為人本應存在的親密力量。在  Huang 詩意的視覺語言下,有著民間種族的痕跡,有著被賦予心跳的異物 —— 「其作品所呈現的符號都試圖屏棄著邏輯,轉向支持夢,致使我們會開始去質疑現實。透過對生命象徵主義的模仿,讓藝術的生態系統得以被恣意轉換與擴增。」

 

 

《THE GATE》MV

 

 

 

擴增情感空間 THE STRUCTURE OF EMOTIONS

 

 

不知不覺,虛擬的數位世界儼然變成情感寄託的另個空間,憑藉著數位媒體發展的藝術家,搭建的不僅是跨維度的時間與存儲空間,容納人類情感的虛擬處所也是創作時重要的考量。而HUANG 對於自己數位情感結構的創造,從他早期作品《Solipsist》中將人類身心靈與異物質結合的創作便可端倪,但最被大眾廣傳的,應該是在 2015 年以 Björk 專輯《Vulnicura》封面為基底,重新製作的短片《Family》。以「治癒」為核心,當時 Björk 透過該張專輯,作為自己與前男友美國當代藝術家 Matthew Barney 分手與康復歷程的回顧;在音樂上,Björk 邀請委內瑞拉藝術家 ARCA 參與製作,重生內在聽覺的層次;而音樂影帶的視覺便與 Huang 的數位空間結合,他讓 Björk 從沈澱的化石甦醒,透過縫合再次出繭,轉化著對心碎狀態的重整,許多情感在數位的導演敘事下,便被 HUANG 排解、擴增到虛擬的官能世界。而同樣的情境你也可以在 Björk《Stonemilk》、《Black Lack》或者 FKA twigs《Cellophane》音樂錄影帶中挖掘,原來科技對於人生爛泥與情感轉化有著超越預設的寬廣。

 

 

 

《CELLOPHANE》MV

 

 

 


 

X CONVERSATION

VISUAL ARTIST & DIRECTOR, ANDREW THOMAS HUANG

X : MILKX (EDITOR RALPH LIN / UNIRALPH)

H : ANDREW THOMAS HUANG

 

 

 

X : 在數位或VR的世界中,人的型態相對容易被改造,你作品中那些「混血物種」的靈感大多來自於哪些生活經驗?

A:我想自己從民間傳說、神話與自然世界中獲得許多啟發。在這世界逐漸步向崩潰的邊緣時,我本能地回看遙遠的過去、遙遠的未來以及當下自然界裡的奧秘,然後尋求一個可能的答案來面對當今的問題。

 

X : 依你的觀點,為什麼人類始終對「動物化」或「獸化」抱持著高度興致? 如果可以選擇一種生物與自己融合,你會希望是?

A:其實我不確定為什麼自己會對這些東西著迷,並反映在作品之上,但我稱自己這樣的手法為「酷兒形態學 Queer Morphologies」,而有這樣的念頭全源於思考自己是如何作為同志族群,並以這身份與世界共生所產生的感想。為了生存,LGBTQIA+ 每一員除了要擁抱自己群體的混雜性外,也必須終其一生地面臨這塊棲地不斷襲來的波動、變化。於是這樣的想法被我具體地轉換進角色裡,他們的身體經常從一種狀態轉換成另一種,並且,在我賦予這些軀幹半動物或半機器人狀時,他們便更誠實地貼近自己的精神與生活經歷。

 

X : 許多人都非常熟悉你與 Björk、FKA twigs、Thom Yorke、SERPENTWITHFEET… 等藝術家合作的音樂錄影帶,我覺得這些作品都與「力量」有著直接的關連,人體的力量,慾望的力量,性別的力量,自然的力量,關於這個切入點你有什麼想分享給讀者的嗎?

A:我很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為觀看者帶來力量,同時這些曾經的合作者,他們都有著創造世界與角色的共通能力。許多音樂家很常忽略去審視自己作品的整體性,但像 Björk、FKA twigs 他們都可以被稱上真正的藝術家,他們很知道如何將自己轉換成神靈或其他相似的角色,以便向這個世界傳播音樂,而我希望自己的工作是擴大這過程的一部分。

 

X : 在2019年,我知道你因作品《Kiss of the Rabbit God》到了台灣一趟。「傳說文化」與「性別」議題在你作品中扮演著怎樣的核心?有什麼議題是你在未來特別想提出討論的嗎?

A:作為一位在美國出生的華裔同志藝術家,自己失去了許多血源地的傳承及語言,所以對中國民間傳說和古怪的神話特別感興趣,也會好奇在華人世界的遙遠過去有沒有同性戀相關的故事。所以當我發現像兔兒神這樣的傳說,並參觀了祂在台北的寺廟時感到非常激動,知道東方神祇裡有像我這樣的一位酷兒形象非常重要,祂給了我希望。

 

X : 我們來談談亞洲,亞洲文化對你創作發散著什麼訊息?同時,你覺得亞洲在數位藝術上的發展進度或方向與西方比較起來有著什麼差別?

A:我認為如果不先從純藝術的角度去看待東、西方的區別,其實蠻難直接端倪兩方在數位藝術中的差異。「Fine Art」其實是西方的概念,它將知識、政治與文化性的部分從「工藝(Crafts)」這個群集區別開來,但或許在亞洲,這兩者的差異仍是模糊的。相較起來,西方或許更具獨創性,因為我們有更多的機會與時間訓練一位藝術學生具備個人化且批判性的思考;而中國,因為防火長牆使得資訊不易全面接收,於是創作者仍需找尋更多外界刺激才能成功覓得定位。當然,我知道在中國仍存在些著名的創作者,如導演路陽(Lu Yang)、藝術家徐文愷(aaajiao)或在倫敦的 Lawrence Lek…等,但總體而言,許多亞洲藝術家仍在努力將自己從西方的藝術模範中分離開來。有時會覺得許多亞洲藝術家,特別是中國人,他們得別無選擇地前往西方國家,才能在全面的原創思維中被培養,可也或許我錯了,是因為自己在美國成長,才產生這樣偏差的誤解。但無論要採用哪種媒介來定義自己,我們都必須著眼自己的本土文化與過去,以查明是什麼關鍵讓自己成為絕對的亞洲人或者其他角色。

 

 

X : 時間與空間在你的作品裡有著可變性,作為導演,你通常會怎麼運用這兩個元素?

A:我所感受到的時間或許與音樂有很大的相似處。每部電影都像首歌,需要一個開頭,中間與結尾;需要一次興與衰;同時我也希望電影裡的空間也能如同音律,帶我們踏上旅途,進與出。而長期觀察我作品的觀眾會發現,我的創作總會以 Frontal Camera Dolly 開啟與總結著畫面,我想自己是一位喜愛對稱的傳統主義者。

 

X : 科技藝術對 2020 年的娛樂、時尚產業,甚至對自然環境還能提出怎樣新貢獻呢?

A:針對這個問題,過去的自己或許能提出一個好的安排,但現在我真的不知道我們將前往何處。這幾年來,大家總說人工智能將能改變著產業,但對此發展、對於 VR,我並沒有太大的興趣。可我對「容積補捉(Volumetric Capture)」類的技術如視頻描記術(Videogrammetry)或4D視頻採集(4D Video-Capture)是有興趣的。另外,我也相信互動藝術(Interactive Arts)中例如電子遊戲設計師、程序員、開發商是21世紀很重要的媒介,如 Ian Cheng 正是一位在這個領域真正連通當代的美國藝術家。

 

X : 最後,我總喜歡聽聽每位受訪者對於「X」這個符號的詮釋,對你而言「X」這符號代表什麼?而根據這個精神,可以請你推薦與簡單介紹一部自己的短片作品給讀者吧!

A:X存在著「神秘」、「叛亂」與「可能性」,而在我作品中「Flesh Nest」最具這樣的意味,它是一次完整的實驗,甚至我完全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

 

 

Andrew Thomas Huang

IG / @andrewthomashuang

WEB / www.andrewthomashuang.com

 

 

 

 

editor > ralph lin / uniralph (@ralph_linyuhong, @uniralph_) 

interviewee > andrew thomas huang
Facebook Comments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