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宣言:快來收服妳的GUCCI唇

四年多前的伸展台上首度感受到 ALESSANDRO MICHELE 所散發出靜謐、低調和諧的氣質,這股靜謐低調的和諧在不斷蓄積後轉化成澎拜洶湧的節奏,這樣的轉變瓦解了品牌的時尚敘事,也催生了今日 GUCCI 的全新首款美妝系列。

 

 

GUCCI 美妝概念的成形來自於 GUCCI 創意總監 ALESSANDRO MICHELE 撰寫的美麗宣言。

 

 

化妝有著如浮光掠影般的詩意,點綴臉龐,帶來不一樣的改變與光采;化妝同時也有著如語言般的魔力,以細膩又強烈的方式表達自我,如同珠寶飾品和髮型一樣,雖然都是用來強調或主張自我的方式,但是化妝是最直接也是最古老的一種方式,同時也最令人為之著迷。」- ALESSANDRO MICHELE

 

 

 

 

 

 

GUCCI 的美妝故事以唇膏開啟篇章,其所蘊含的品牌理念:「穿梭於過往和絕對時尚的領域」。唇膏可說是非常重要的美妝品,因為它擁有瞬間改變的力量使妳充滿魅力。GUCCI 唇膏的設計靈感是源自於萊塢黃金時代的巨星性感、魅力與誘惑的紅唇,或是三種特質兼具,

 

 

 

唇膏絕對是你在皮包裡能找到最美麗的物品,因為它的美麗芬芳最是令人陶醉 – GUCCI唇膏散發著紫羅蘭的香氣。唇膏也可以是好玩的,因為它讓人想起小時候塗鴉用的蠟筆。唇膏亦象徵著電影世界,以及所有來自好萊塢的知名紅唇。」- ALESSANDRO MICHELE

 

 

 

 

 

 

這次推出三款以不同配方研發的全新唇彩系列:ROUGE À LÈVRES SATIN (柔緞光澤)、ROUGE À LÈVRES VOILE (瑩潤光澤) 與 BAUME À LÈVRES (半透明光澤潤唇膏)。

 

唇膏顏色的命名靈感源於知名好萊塢黃金年代的電影與角色,像是珍·哈露 (JEAN HARLOW) 及其他知名女演員,瑪琳·奧哈拉 (MAUREEN O’HARA)、安妮·巴克斯特 (ANNE BAXTER)、貝蒂·戴維斯(BETTE DAVIS)、葛麗泰·嘉寶 (GRETA GARBO) 等同時期明星。

 

這些傳奇電影的主題輝映著當代的魅力與放蕩不羈,同時也為唇膏賦予了新意,像是:「愛在早餐前 (LOVE BEFORE BREAKFAST)」、「紫陌紅塵 (THREE WISE GIRLS)」與「皇家誹聞(A ROYAL SCANDAL)」。

 

 

 

 

 

 

 

 

關於唇膏的設計:「我回想了我人生中曾經見過的唇膏,當我小時候,那是我母親的唇膏,源於50年代的風格,而我想賦予它最強大的意義,以最早帶動性感紅唇的好萊塢女伶和電影神話為主題。」- ALESSANDRO MICHELE

 

 

 

 

 

 

 

ROUGE À LÈVRES SATIN (柔緞光澤)系列

 

這個系列採金管包裝,管身以 ALESSANDRO MICHELE 於裝置藝術所獲得的靈感繪製而成的裝飾圖案。質地有如奶油般盈潤質感、唇彩濃烈,帶有無暇、持久動人的柔緞光澤,且輕盈柔滑,滋潤雙唇。

 

總共有36種唇膏顏色,從裸色(如:榛果米的「潘妮裸色」)到紅色(如:鮮紅色的「奧德莉艷紅」)、粉紅色(如:艷紫紅的「紫陌紅塵」)以及細微層次變化的橘色和紫色,還有令人驚艷的「黑水晶」(黑色)。

 

 

 

 

 

 

 

 

ROUGE À LÈVRES VOILE (瑩潤光澤) 系列

 

這個系列採用更為柔美的裝飾風格,以粉紅玫瑰花蕾圖案搭配象牙白底色,底座為金色,看起來就像是1940年代的梳妝台。

 

潤澤系列共有18種絢麗顏色,具盈潤光澤和輕盈的質感,為雙唇帶來保濕水潤的效果。唇膏顏色:茶褐色的「啡色瑪格」、猩紅色的「俏麗佳人」以及深紫莓色的「瑪麗娜紫羅蘭」。

 

 

 

 

 

 

 

BAUME À LÈVRES (半透明光澤潤唇膏) 系列

 

這個系列採用青綠色圓管,這種藍色和綠色混合的顏色是 ALESSANDRO MICHELE 特別挑選,因為在粉紅色於戰後被視為女性柔美象徵之前,青綠色是最吸引目光的顏色。

 

此系列柔亮光澤,提升雙唇自然柔滑的質感,共有三款色調與一款透明潤唇膏,讓雙唇保持水潤般的柔嫩亮采。推出的色調包括:無色的「玲瓏女郎」、紅粉色的「粉紅芮妮」以及梅紅色調的「多情潘娜洛普」。

 

 

 

 

 

 

全新推出的唇膏系列是 GUCCI 全新美妝語言的首個單字,其他美妝產品將隨後亮相。

 

 

 

 

text > samantha
realization > ball ball chiu
photo > gucci

 

 

 

 

 

 

Facebook Comments Box
Tags from the stor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