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ISSUE:被燒掉的白日夢!JANIE KORN 專訪


 

 

TO BURN OR NOT TO BURN
ME TIME WITH JANIE KORN

 

 

這一期雜誌主題取名為「ME TIME」,沒有太多的拐彎抹角,一如它字面上「屬於自己的時光」,每段 ME TIME 都極其重要,因為它們將緩慢的改變一個人未來,自處是如此影響深刻,好比我們始終相信在小時母親不在的那些時刻,正是我們探索、釐清自我需求的絕佳時機,你可以讓幻想不受控,或者在某個物件中找到歸屬感的棲地,好比眼眸裡逐漸燃燒的燭芯。

 

在電力革命之前,蠟燭被廣泛的運用在照明之中,再來我們記憶裡或許剩下了小時停電,一家子窩在一塊的灼熱回憶、生日會上的祝福之光,以及宗教場合上的燃起的集體意識,而這樣的印象在藝術家 JANIE KORN 的創作裡也著一點點不同的角度,因為你或許不敢毀了這樣一座擠壓著時間,終於被捏塑出來的可愛東西。這些疑似有著嬉鬧笑聲的蠟燭取材自幽默、名人及兩千年代初期的形象,住進了蠟燭裡面,流下了 JANIE KORN 童年裡的戲謔片刻,要燒嗎還是不要?要摧毀還是留下?現在這些由 JANIE KORN 製作的手工蠟燭都開放擁抱著消費者的任何白日夢,有天你或許可以拿著自己的肖像,讓她客製出住在你心底的那位小孩。

 

 

 

 


 

 

 

X CONVERSATION

MULTIMEDIA ARTIST, CURATOR & CONTENT PRODUCER,

JANIE KORN

 

X : MILKX (EDITOR RALPH LIN)

J : JANIE KORN

 

 

X : 請向台灣的讀者介紹一下自己吧!為什麼蠟燭這種可能會被火焰一點一滴侵蝕的物件成為了你創作的載體?它似乎有著時間性。

J : 我是居住在紐約的複合媒材藝術家,目前採用的媒介是雕塑蠟燭,然而在這之前,我主要專注在陶瓷與動畫的創作上,但這些年來,自己對這兩者的熱情逐漸消退,於是當我在尋找一個可以使自己的藝術思維更佳具互動性的方法時,蠟燭來到我的創作生命裡,好像說著妳你可以點燃的東西就在那!

 

X : 為什麼取名為「MAGIC CANDLES」?而那些懷舊的、幽默的、流行文化裡的角色從何而來,為什麼他們成了蠟燭的繆思?

J : 最一開始,我之所以會取名「MAGIC CANDLES」是因為自己想賦予這個創作成品更多的個性,它們或許可以代表著富足、愛與成功…等等,我希望這些創作更加的有儀式感,所以在用雙手創建時,我轉而走向個人化的手法,使它們涉及我的記憶和經驗。

 

 

 

 

X : 你覺得蠟燭對於當代起著什麼作用?在去年疫情發酵的時期,這種可以在家自由創作的藝術媒介,是否帶給你更多抒發情緒的空間?

J : 我始終認為藝術是可以用每一個人的經驗來運行的,當然我這一切關於蠟燭的創造早在隔離前便已開始,所以從美學的角度上審視,它並未隨著這個脈動而變化,但必須說待在室內創造一些東西是絕對有益的。

 

 

 

 

X : 在網路上我們搜尋到了一次你與 NEW YORK TIMES 的合作《WHAT DOES HISTORY SMELL LIKE?》,結合著蠟燭、氣味與攝影,那次跨學科的合作令人驚奇,請與我們分享好嗎?

J : 我發現自己一路以來的合作都充滿了意義,而有些非常令人興奮的合作也會很快再出現的。NEW YORK TIMES的那次合作之所以會如此的特別,是因為自己能夠與一群真正有才華的人一起創作,在他人的才華之下,自己也變得更具創造力。在任何夥伴關係中,信任對方,沿著其發散而出的靈感而行是一份很棒的禮物。

 

X : 在紐約,你觀察到孩子們的童年時光發生了什麼樣的更進與變化呢?

J : 實際上,我並不在紐約成長,雖然我來到這裡也已經八個年頭了,但對此問題並沒有太多的想法,但是我會說,在這座城市長大的小孩,有著能夠儘早接軌藝術的優勢,這裡有很多的刺激,潛藏在紐約人一生之中的意識,是外來者需要花上許多時間才能了解的。

 

 

 

 

X : 如果童年可以再次來過,你希望重新體驗一次嗎?那麼這次你想做怎樣的夢?

J : 不想,哈哈哈!我不喜歡小時候。我想自己對於兒童期那份安全感並沒有產生任何懷舊之情,生命就是這麼擺在我們的眼前,你不需要特別使得它變得珍貴,可是與此同時,自己也以很艱辛的方式學習了很多,儘管如此還有許多事情等著我了解。自己還處在童年時代吧!

 

X : 最後,你覺得蠟燭在未來將有著什麼意想不到的可能性?

J : 我想將它更大的擴張,並且創建出裝置,但這是項需要投資的計畫。我夢想著可以在房間裡擺滿蠟燭,使它們不斷地燃燒,而環繞在中間的或許是音樂或舞蹈的表演,希望有畫廊可以幫助我實踐這個計畫。

 

 

 

 

 

editor, planner > ralph lin
interviewee > janie korn
paper issue layout > simon lau

 

Facebook Comments Box
Tags from the story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