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ISSUE 驗證序號(二)ALEXVI

Nov. Issue

ACCESSES TO CITY

 

「城市偉大且不朽,就像人類的肉身,會毀滅,但也會復活與重生。只要地球上還有一個城市人活著,他就會再造一座新的城市。」-《城市的憂鬱簡介,2017》

 

 

 

 

城市是人類精心安排的一個空間,它沒有時間觀念,沒有忍受的極限,沒有對異物排斥的權利,於是它總是超負荷的融合收納一個地域、一個文化會有的無止盡的生產。比起社會,城市的規模小了許多,卻更指向性些,更親密的紀錄一個具有集體意識的族群符碼。只要人類還存在的一天,還依賴群聚,城市就可能不會消逝,符碼就不會有落單的一刻。我們知道一個人不會永遠生存著,但一座城市卻不會停止點亮它的燈光。

 

 

 

 

城市的原型 CITY-BASED

 

你可以說那邊有一群人正在建築數個區域,導引著商業行為,並集合個體,然後形成一座城市,你也可以自信的說自己在心裡建造一座私人的烏托邦。城市,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我們生活總不會被理性或感性的任何一方插旗,所以,城市的原型或許有著比你想像更多的答案。因為人類,城市失去「下線」的一刻,永無止盡的「更新」,有時這樣的進程失速,我們還來不及備份就又被格式化,一來一返間,我們不得不學會大量複製的技能,迅速量化他、她與它來組合一個群體。而在這裡,「NON-IDENTITY」這個主題上,城市的原型或許是人類,有著人格。

 

城市的收斂水MINIMALIZE CITY


我們與黎曉亮在2018年的上海影像藝術博覽會見了第一次面,當時他受到LEICA的邀請展出了一系列有著衝突與廣義街拍下的北京日常,然而些畫面可以被視為兩座城市的探討,北京,以及那些臉龐眼眸裡隱形的城中城。你能想像嗎?如果我們是造物者隔著顯微鏡頭,在這一塊風景中俯視著每天發生的交集,人與人的交集,人與物的交集,人與精神的交集,那座微景與這座城市的交集,就會發覺這些小世界們或許已經不再清爽,它的外貌開始有點模糊,有點認不得了。所以拿起城市的收斂水,拍點在過速的商業進度,拍點在油膩的社交模式,最後再拍點在失控的焦慮上,我們再次回到真實的城市裡,再次循環,再次復興。

 

 

 

 

 

 

X CONVERSATION

USER NO.2, ALEXVI

 

X : MILKX TAIWAN (RALPH LIN, EDITOR)

A : ALEXVI

 

 

 

 

X : 很快的,自我們9月在上海影像藝術博覽會碰面後,已經一個多月過去,邁入2018的倒數。我想特別跟你聊聊先前用了徠卡相機創作的「Peking Apartment (北京公寓)」與搜集各國紀錄的「Lonely Plant (孤獨星球)」,這些生活的,濃縮社會現象的私人創作在你現在攝影道路中起著什麼作用?而你最近觀察到的中國現象又是什麼?

 

A : 首先對我來說,攝影是一個我最擅長常對外表達的方式,所以當有一些事物在我腦中產生問號或興趣時,便會以攝影的方式來進入下一步,雖然我並不一定能給它個答案,但希望這些現象能被大家更容易看懂。

「Peking Apartment (北京公寓)」是一個我從2015拍攝到現在的長期項目。因為工作,我會遇到許多外籍模特,總是好奇著她們在這個城市裡的生活狀態如何?於是開始拍攝這些模特被安置的最日常的宿舍角落。而從這小的、臨時的空間,你可以一目瞭然發現這個人有著什麼最緊密的東西必須在它小小的工作行李中,可能是一隻布偶、一個放著摯愛照片的相框,他(她)生命的符號。

而以手機拍攝的「Lonely Plant (孤獨星球)」並不是諷刺或覺得大眾沈迷在這個時代工具是完全不對或不好的,科技的改變總是雙面的。如你所見,這本攝影集封面上的人是被挖空的,他跑到了封底,就像有些你實體看到的人,他不見得在那,而是鑽進了信息流中,這才是我想說的。
至於中國當前現象,它無疑越來越國際化了,你會看到許多西方的面孔、生活方式被帶入像上海、北京這樣的城市。而這樣融合的狀態便會影響本地創作者的研究方向,好比前面提到的「Peking Apartment (北京公寓)」。

 

 

 

X : 我們退回你第一次接觸、研究起攝影的那刻,當時徠卡(Leica)之於你是怎樣的存在;而再回到今日,徠卡又是如何,它成為你生活中的什麼符號?

 

A : 很多人的想法可能跟我一樣,徠卡是一個很強烈的符號,好像不管怎樣,想進入攝影領域的人,似乎都想嘗試到這個品牌,因為它的歷史與專業早已在我們心中產生一定程度的標竿。重要的是,當自己越來越成熟時,你會更清楚為什麼徠卡可以沈澱這麼多年,它想告訴你的是超乎攝影技術,藝術的、心的體驗。

 

X : 這次為徠卡在上海影像藝術博覽會所創作的影像以「街頭」為背景,聚焦在「人」與「城市」,對你來說,「街拍」這個行為在今日有著什麼樣的新定義或新模式嗎?

 

A : 我所理解的街拍是減少更多空間上的束縛,更多隨機的驚喜。其實,在過去大家覺得不可能的方式在今日其實都能被接受。

 

 

 

 

X : 這個世界充斥著大量的「符號」,每天都快速的被抽換著,引領流行的符號這一秒被移除,下一秒又被快速補上。你認為接下來有什麼將成為專業人士與大眾在攝影紀錄上的新目標?

 

A : 如果以時尚攝影來說,它絕對與時裝有著緊密的連結,這表示每年輪迴著的流行趨勢,將會帶動這個領域的攝影走向與喜好。像回推10~15年前,大家特別喜愛用強硬的光線與姿勢來完成一個畫面,但回到今日,接近日常的打光、隨意的狀態變成大家詮釋時尚的主流,任何方式在今日都能成立。就像經典的東西一旦形成了種格式之後,便需要大家用新鮮的東西去補充,它才會越來越多樣化,於是「多樣化」在今日形成了一種潮流。當然這也關乎到商業市場的運作,我們知道的,年輕人是未來,能貼近他們的方式與形象將會是未來趨勢的新目標。

 

X : 走到了這個階段,你記錄的人、事、物越來越廣泛,你覺得自己攝影的話語權有著怎樣的轉變?而一張你所認為美好的「肖像」又透露著什麼?

 

A : 我自己是一個把工作跟創作項目劃分相當清楚的人。總覺得商業攝影跟設計相當類似,都是一種以技巧來傳遞「他人」信息的產物, 所以這就映射出個人項目傾向藝術創作的呈現了,你只為自己服務,解決自己的問題。
在肖像方面,我想談談一個源頭,就是從2009年到現在的項目-「Back to Black」。在商業攝影裡,包含演員、藝人,大家都在為同個主題服務,於是每個人進入一個「不平常」的工作狀態,所以對我來說,一場這樣的拍攝結束,多少是有點不甘心的,因為我清楚的感受到這個人,但畫面中的不是完全的他(她),所以這個項目便是請這些明星在工作結束後,再一拍張,回到自由狀態也去掉了多餘的顏色、服裝、背景,我只描述「這個人」,他(她)只做好自己。

 

 



text > ralph lin (uniralph) 

 photo > alexvi
Facebook Comments Box
Tags from the story
,